统筹协调监督力量。监督体系是由各类监督主体、多种监督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,必须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贯通协调机制,引领带动各类监督各尽其责、协调联动。涟水县纪委监委协助推动党委切实发挥好主导作用,通过党内监督贯穿起人大、民主、行政、司法、财会、审计、统计、群众和舆论9类监督主体,实现力量整合、程序契合、工作融合。细化与各监督主体之间信息互通、线索移送、措施配合、成果共享等具体步骤流程,打造相互衔接、融合协调、规范高效的监督矩阵,确保同频共振、同题共答。聚焦民生项目资金使用、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、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等方面,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作用,压紧压实各职能部门主体责任,切实把监督工作成效体现在解决突出问题、回应群众关切上。
配置盘活监督资源。基层监督存在力量分散、人手短缺、人情干扰等问题,如何以有限的监督资源释放最大监督效能,是监督工作的重点难点。涟水县纪委监委着眼凝聚监督合力,健全完善“室组地”联动机制,把“室”的牵头优势、“组”的探头优势、“地”的属地优势整合起来,各展其长、优势互补。深化片区协作机制,将各纪检监察室、派驻纪检监察组和镇(街)纪(工)委根据地理区域划分为5个协作片区,每个片区由1名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抓总,1个纪检监察室统筹协调,数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和镇(街)纪(工)委全力参与。加强片区内或片区间交叉联动协作,形成监督力量联合、监督项目联办、监督问题联解、监督成效联享、监督治理联动的工作模式。
织密织牢监督网络。基层监督点多、线长、面广,涉及领域广、部门多,需要构建“分级分类、全面覆盖”的监督网络。涟水县纪委监委坚持“县主导、镇主抓、村落实”,充分发挥“监察员办公室(纪检监察室)+镇街+村居”一贯到底、联动监督的机制优势,强化人员保障和业务指导,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的监督重点,县、镇、村三级监督力量既各有侧重又互相联动。县纪委监委统筹监督力量、机制制度、监督项目、培养培训和考核评价,构建基层监督体系“主干”;镇(街)纪(工)委抓实下沉监督、队伍建设、规范履职、纵向贯通和横向协同,理清基层监督体系“支脉”;村务监督委员会、监察信息员发挥一线“哨站”作用,促进政策落地、履职尽责、和谐稳定、基层治理,打通基层监督体系“末梢”。(朱红娣 作者系江苏省涟水县委常委,县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)